一股新的國家辦醫力量正在崛起。
8月1日,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公司下屬上市公司環球醫療公告稱,其全資附屬公司醫投公司分別與五礦股東、中信資本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收購完成后,計算上此前醫投公司已經持有的46%的股份,環球醫投將100%控股五礦醫院。
當下,部分以醫療為主業的央企正在加快醫療資源的收購和整合。
2018年7月,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中央企業辦醫療機構深化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指定國藥集團、華潤集團、中國誠通、中國通用、中國國投、中國國新6家中央企業可參與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的資源整合。
從2018年開始,通用技術集團參與到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的改革中,并逐步接收了國家電網、航天工業、中石油(寶石花醫療)等剝離出來的國辦醫療機構。
截至目前,通用技術集團擁有環球醫療、通用醫療、國中康健、航天醫科、寶石花醫療五個醫療管理平臺,已與20家央企/地方國企達成合作,共承接央企/國企辦醫療機構339家,合計開放床位超過4.5萬張,年門/急診量超過2800萬人次。以規模計,在整個亞太地區首屈一指。
在剝離國企辦社會職能和壯大國家醫療力量的雙重政策動機下,一支新的國家醫療力量——央企辦醫,正在緩緩崛起,通用技術集團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此外,華潤、國藥等也正在加強其醫療業務的建設。
目前,多部委正在制定一部關于推動央企辦醫的文件,將于近期下發。一名接近寶石花醫療改革的央企人士對此評價:“這將是歷史性的文件”。
上述央企人士稱,央企辦醫將成為公立衛生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是一支生力軍,央企辦醫既要堅持基本醫療的公益屬性,同時有別于國家辦的醫療,要發揮企業辦的醫療優勢,在決策治理經營上發揮企業優勢,作為公立醫院的補充,更好的去發展。
剝離與回歸
2022年2月28日上午,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杰明出席了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與中國石油集團(以下簡稱中石油)關于寶石花醫療深化改革專業化整合相關協議的簽約儀式。簽約后,寶石花醫療被并入通用技術集團。
翁杰明在簽約儀式上表示,寶石花醫療的改革是“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標志著中央企業專業化整合取得了新的突破。”
寶石花醫療是建立在中石油原有的醫療體系之上的醫療集團。在計劃經濟時代,因為要配套邊遠地區的油田開發,中石油形成了一個擁有上百家醫療機構在內的龐大醫療體系。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快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其主要思路是將國有企業歷史遺留的諸如醫療、教育、社區管理等各項社會職能剝離,讓國有企業專注于主業。
在政策推動下,此前大量的“廠辦醫院”開始尋求剝離的合理路徑。這一輪剝離國企辦醫療涉及的并不僅僅只有中石油,按照國資委的數據,僅中央企業所辦醫療機構就超過1000家。
彼時,擺在國企醫療機構面前的有四條路徑:劃撥地方政府、進入以醫療為主業的央企、引入社會資本、關停。
8月3日,寶石花醫療集團董事長王旸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彼時中石油對四個選項做了評估,劃撥地方政府的難點在于地方都有自身的中心醫院、人民醫院,同時財政也并不寬裕,中石油體系內的個別醫院在劃撥地方后效果并不是很好;上百家醫院關停影響較大,也不在考慮序列。
由于地方政府財力所限,為了更好地完成剝離國有企業辦醫療的改革,2018年7月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中央企業辦醫療機構深化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指定國藥集團、華潤集團、中國誠通、中國通用、中國國投、中國國新6家中央企業可參與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的資源整合,支持通過資產轉讓、無償劃轉、托管等方式對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進行資源整合,實現專業化運營和集中管理。
進入專業化央企,也成為相當比例剝離出來醫療機構的最終去向。
國資委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底,中央企業所辦1154個醫療機構深化改革完成率達到99.6%。其中,228個醫療機構移交地方納入當地公共醫療衛生體系;359個醫療機構通過中央企業內部整合等方式,實現專業化運營和集中管理;202個醫療機構通過重組改制、托管、交由地方專業化平臺等方式推進改革;360個運營困難、缺乏競爭優勢的企業辦醫療機構,有序實施關閉撤銷,妥善安置了醫院職工。
數家專業化央企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大規模的醫療資源。
以通用技術集團為例,2020年至2022年,通用技術集團先后與國家電網、航天科工、中國石油簽署醫療機構改革合作協議,共承接央企/國企辦醫療機構339家,合計開放床位超過4.5萬張,年門/急診量超過2800萬人次,醫療機構分布于全國26個省份和直轄市。
寶石花的抉擇
“2017年時,我們也調研了一些央企,但最終還是決定引入社會資本。”王旸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此后的5年時間,寶石花醫療走過了一個引入社會資本到央企辦醫的曲折之路。
中石油的方式是通過其參與管理的海峽能源產業基金(以下簡稱海峽基金)出資,設立寶石花醫療健康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再由寶石花醫療出資,成立平臺公司,中石油再以各地醫院資產作股,與平臺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持股比例約在10%-30%左右,財務上不再與中石油上市公司并表。
社會資本作為海峽基金的LP(有限合伙人)參與到寶石花的改革中,興業財富、招商財富、申萬宏源、廈門金圓四家財富管理公司分別持股30%、30%、29.5%、10%,四家財富管理公司不參與寶石花的具體運營。
2017年3月16日,寶石花醫療成立。通過對中石油旗下醫院的注資、改制和重組,寶石花醫療集團擁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156家,其中三級醫院7家、二級醫院18家,一級醫院25家,基層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103家,管理床位近1.2萬張。
寶石花醫療的建立不僅是響應“去國企辦社會”的政策要求,也有意通過社會資本的引入和市場化改革,降低醫療體系的虧損額度。改革前,中石油每年不僅要補貼醫療體系二十多億元,同時由于非主業,醫療體系的投資、人事基本都處于凍結狀態。
王旸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當時的改革有政策的外因,也有企業的內因,“中石油醫療板塊不是中石油的主業,此前幾年基本上沒有投資了,包括有一些醫院也沒有新人引進”。
社會資本進入后,整個寶石花醫療在設備投資、人才引進方面的空間大了起來,四年累計投資70億在人才引進和設備采買上。
寶石花成立后,內部包括四個業務板塊,成立了八家專業化公司,進行了供應鏈的統一采購、數字化建設,開拓了體檢、醫養、國際醫療等新興業務,虧損額也大幅減少。
中石油改革時,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相關政策正大力鼓勵社會資本辦醫,一系列政策為社會資本進入醫療系統降低了門檻,提供了便利。在這一背景下,中石油在數條路徑中選擇了引入社會資本進行改革。
2017年2月-5月,頂層連發多份關乎支持社會資本辦醫的文件,擬在支持社會辦醫拓展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強化對社會辦醫的政策支持、加大力度消除社會辦醫的體制機制障礙,降低準入門檻,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等方面發力。
各地隨風而動,僅僅在2018年上半年,有近20省市發布促社會辦醫新政,涵蓋降低準入門檻、提高審批效率、提供財稅和投融資支持等多項關鍵內容。
“這樣的政策利好在2017年到2019年底疫情爆發之前,達到最高峰”,寶石花醫療副總經理楊世平8月3日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說。
2017年9月,經過簽約,四川寶石花醫院成為第二家進入寶石花醫療集團的醫院,2018年醫院正式改名,彼時楊世平任四川寶石花醫院院長一職。
楊世平介紹,以四川省為例,只要民營醫院評上了三甲,一次性獎勵500萬。對于人才的激勵,同時四川省對民營醫院引進的人才推行扶持激勵政策。
楊世平此前在成都引進了10余位成都軍區總醫院和蘭州軍區總醫院優質的退役軍醫,均為年富力強,學歷高、職稱高、水平高的三高人才,參與成都人才激勵計劃后,部分人才獲得了50萬的人才獎勵,分5年分發。“那幾年形勢非常好,天時地利人和,醫院發展非???,”楊世平說。四川寶石花醫院這家已經停留在二甲級別24年的醫院也在這一階段順利成為三乙醫院。
趕上政策的浪潮,寶石花設計了遠景展望至2035年的發展計劃,并意圖推動醫療公司上市——彼時資本市場對于社會辦醫熱情度較高,一些民營的醫療集團市值出現了快速的增長。
折返
與彼時突飛猛進的民營醫療集團相比,寶石花醫療的改革不算激進,財富管理公司只作為海峽基金的財務投資方,并不參與醫療集團的實際運營。
盡管在運營上取得了業績的改善,但仍有不同觀點。在一位央企人士看來,基金進入后,寶石花醫療的重點從醫院變成了醫療產業,一些改革措施實際上削弱了整個醫療,“這也是對社會資本不太認可的原因”。
2020年疫情后,公立醫院和軍隊醫院在防疫中發揮了主力作用,這讓政策對于公立、國有醫院的重視程度提高。
楊世平說:“大家對社會資本辦醫還是不太信任,這是最大的利空,不過也分地方,可能南方好一點,北方保守一點。還有一個利空,就是由于醫保資金的壓力,要控制醫保費用過快上漲,對于社會資本辦醫療機構管理得更加嚴格。”
一些民營醫療集團在疫情和公立醫院擴張的雙重壓力下,逐漸陷入經營困境。
《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1》顯示,全國2.35萬家非公立醫療機構機構,一年虧掉了1300億元,平均每家虧損553萬元。國家衛健委發布的《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顯示,2021年末,中國有公立醫院超過1萬個,民營醫院接近2.5萬個,床位數公立醫院超過500萬張,民營醫院則為220萬張,公立醫院診療人次32.7億,民營醫院則僅有6.1億。
除風向的改變外,資管新規的出臺讓原有LP(有限合伙人)無法再繼續完成剩余60億的投資,在種種因素的推動下,寶石花醫療開始尋求重新回到央企序列。
抉擇又一次擺在寶石花醫療面前,彼時參與洽談的企業有三家:通用技術集團、華潤和國藥集團。
接近通用技術集團的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我們介入了,包括國藥、華潤在內的三家都去和寶石花醫療談了,他們首選還是我們,國藥還是以藥為主,醫療和藥的邏輯不太一樣,華潤是南方的央企,通用技術集團是北方的企業,央企層面比較明顯,南方市場化程度比較高,他們還是希望和我們合作。”
2022年2月28號,中石油和通用技術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把中石油控制的寶石花醫療整體轉移給通用技術集團,通用技術集團以40余億的金額,收購海峽基金社會資本部分股權。
歷經5年后,寶石花醫療所有股權重新回到了央企體系內,完成了一次折返。
在王旸看來,寶石花的兩次改革都很“幸運”,第一次改革是“雪中送炭”,第二次改革是“錦上添花”。
國家“醫療二隊”版圖
經濟觀察報從多方信源獲悉,政策層正在制定一份有關“央企辦醫”的文件,涉及多個部委。
一位接近寶石花醫療改革的央企人士稱,央企辦醫將被定位為公立衛生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是一支生力軍。央企辦醫既要堅持基本醫療的公益屬性,同時有別于國家辦的醫療,要發揮企業辦的醫療優勢,在決策治理經營上發揮企業優勢。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于旭波在2021年兩會建議中表示,目前,國企辦醫,特別是央企醫療集團,已經成為政府辦醫之外,公立醫療機構的“第二國家隊”,是社會辦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與政府辦醫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在完成了對寶石花醫療的合并后之后,通用技術集團已經成為了一家擁有4.6萬張床位的巨型醫療集團,以規模計,在國內首屈一指。
上述接近通用技術集團人士稱,寶石花是規?;母锏淖詈笠患?,此前國家電網、航天工業等已經完成改革。
2018年底,通用技術集團被國資委確定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并開始籌建統籌負責集團范圍內醫藥、醫療、健康業務的事業部。此后,通用技術集團陸續推動了和航空工業、國家電網、航天科工、中國石油等央企的醫療機構整體改革合作,吸納了其剝離出來的醫療資源。
與通用技術集團同為醫療領域為主業央企的還有國藥集團、華潤集團等數家央企,其中國藥以藥為主,醫療機構則主要集中在通用和華潤。
華潤集團官網顯示,華潤健康板塊共計有179家醫院,其中包括13家三級醫院,床位數超過25000張,年診療人次超過1164萬人。
華潤醫療控股有限公司(01515)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集團目前管理運營醫療機構合計120家,其中包括6家三級醫院、15家二級醫院和26家一級醫院及社區中心。2021年其旗下成員醫院全年門診量同比增長39.9%,旗下醫療業務收入82億元,同比增長24.5%。
在年報中華潤醫療控股方面表示:作為國企醫院改革的承接者,將把握國企醫院的并購機遇,并會選擇注入華潤體系內優質的醫療資源。
回歸央企后,寶石花醫療下屬的各家醫院辦醫性質需要從社會辦醫變回國有資本辦醫,營利性醫院也需要再變更回非營利性,工商注冊需要轉變為事業法人注冊,其中一些性質的變更也面臨較多困難。
楊世平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社會資本辦醫講究效益,成為央企平臺后,要參照公立醫院的模式,當成事業來做,而不是當成產業來做。一方面和公立醫院一樣,把服務做好,同時,滿足一些有意愿、有支付能力的中高端需求。
在王旸看來,目前寶石花醫療的定位非常清晰。“我們現在就是公立醫院,央企辦的就是公立醫院。政府辦醫是國家醫療的‘一隊’,我們就是國家醫療的‘二隊’。”
全國服務熱線:0755-82355994
郵件:sales-center@kawallchina.com